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文学的品味取决于作家为何而写作

2014-02-17 07:26? 马长军?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有专家就当前的文学现象提出批评,认为文学的“负能量”的蔓延。(2月14日《人民日报》)

当前的文学是不是存在“负能量”蔓延的现象,这个问题值得探讨。不过,文学过分娱乐化、商业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某些作家似乎完全是冲着文学奖而写作。很多读者也被各种文学奖搞得晕头转向,只读获奖作品。那么,文学究竟是什么?作家有该为何写作?

我们不妨回头看看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前后的情景。当年莫言获奖后,媒体造势,很多中国人都兴奋不已,一夜之间,书店里的莫言作品被疯抢一空。在“莫言热”背后,究竟有多少中国人因此关注中国文学,关注文学中的中国?他的获奖,是一次娱乐事件还是文化事件?多年以来,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即将揭晓知识,中国人都忍不住絮絮叨叨,而当国际上声誉卓著的文学奖到了我们这里时,却成了娱乐版的热点和头条,谈读书的不多,说评奖的太多,怪哉!

以前,中国人提起文学奖项,都喜欢拿作品和作家说事,顺便来搞一番“比较文学”。可近几年,风向变了,文学奖越来越娱乐化,几乎年年都会出现几条中国作家的“绯闻”,比如,某中国作家得到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青睐,某中国作家得到提名,某中国作家要冲击诺贝尔文学奖,等等。娱乐搞得中国人对文学奖毫无兴致了。而泛滥的国内文学奖,以及评奖的恶俗更让读者大倒胃口。不少作家因此放弃了创作的个性,而试图迎合市场。甚至以畅销为目进行文学创作,文学的品味一跌再跌,哀哉!

有人把这一切归咎于时代,他们抱怨是时代吞没了中国文学。“以奖定位”恐怕是当今中国文学的病态“特征”。得了奖,作品可以被忽略,但作家的地位提升了,作家所在的单位以及他的家乡都跟着容光焕发;得不了奖,一个作家就好像没得到承认,就没了地位,一个地方也就失去了光彩。说到底,我们的作家究竟为何写作?为表达自己?为娱乐读者?还是为了取悦什么人呢?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