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复旦“确认书”是契约精神好教材?

2015-07-27 07:53:54?张卫斌?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复旦的“确认书”,是个好教材。它能让人学习怎样“立于不败之地”,契约精神到底意味着什么。学生经“确认”而又不被录取的报道,能够使人知道契约精神与古朴厚道不在一条道上,大家要各自负责、各怀戒心,处事须有机巧、相处须备策略。“诚意”的意思已经改写,不是相互信任,而是确认自己有所防备之后的按字据执行。(7月26日现代快报)

国人向来有坏事转变为好事的思维习惯,正因为如此,当看到现代快报上刊登的刘洪波先生撰写的评论《复旦“确认书”教你契约精神》这篇文章的标题时,我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妥。作为评论界的前辈,刘洪波的评论应当是深思熟虑之作,一般不会误人子弟。

不过,认真拜读刘先生《复旦“确认书”教你契约精神》之后,还是有些失望。刘洪波先生文章的主要观点失之于消极,甚至难以立论,让人无法接受。刘洪波先生不是站在“批判者”的角度,而是站在一个“欣赏者”的角度,认为“复旦的‘确认书’对规避责任是做得很好的”,“没有违反什么规定”,是“契约精神”的好教材。事实果真如此么?

今年高考分数揭晓后,生源大战随之拉开大幕。北大、清华赴四川招生组为争抢优质生源,在网上“掐架”被教育部不点名“敲打”,要求相关高校严守招生纪律,维护招生工作秩序。随后,教育部办公厅又专门下发通知,明确要求高校不得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以“签订预录取协议”、“新生高额奖学金”、“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恶性抢夺生源。很显然,复旦的“确认书”,与教育部《通知》精神严重背离。

复旦的“确认书”之所以被刘先生高度欣赏,在刘先生看来,复旦的“确认书”很策略。它是“咨询确认书”,考生落选了只能怪自己达不到投档分数。复旦通过“确认”高分考生,提高录取竞争性,减少填报偏差不得不录取低分考生的意外。

刘先生进而苦口婆心劝慰考生:“当你看到‘确认书’以及任何好名称时,要知道不能以一望而知、不问可知的态度去想象,而要知道现代世界的游戏规则,在于假设大家都是对手,大家都要聪明地让自己获得有利位置,而不是为‘对手’设身处地”。

作为媒体资深评论员,刘先生如此赤裸裸的贩卖与核心价值观严重相悖的论点,着实让人吃惊。不错,有些劝世“箴言”我们耳熟能详,比如,“防人之心不可无”,可那也是基于“害人之心不可有”为前提的。刘洪波先生这样直接“假设大家都是对手,大家都要聪明地让自己获得有利位置”,是不是太现实、太功利?

刘先生认为,复旦“确认书”教会了大家的契约精神。众所周知,契约精神是西方社会的主流精神,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这和刘洪波先生所认为的“任何合同的后面,都可能埋伏着让人哑巴吃黄莲的陷阱”完全不是一回事。刘洪波先生词典里的“契约精神”,我们看到的是处心竭虑设计陷阱,看到的是机关算尽太聪明!所提倡的无疑是尔虞我诈。这不是真正的契约精神,而是歪理邪说、旁门左道。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