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 正文

长城墙体上刻画受罚是警示更是启示

2021-03-23 09:35:00?作者:堂吉伟德?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八达岭特区办事处21日在八达岭长城风景名胜区官方微博发布关于媒体曝光3名游客在八达岭长城城墙刻画的相关情况通报。通报指出,目前,八达岭特区办事处已会同公安部门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取证,会及时将事件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3月22日 《中国新闻网》)

万里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这就要求每个人像呵护自己的眼睛般保护长城。在长城墙体上刻字会破坏文物原状性,是一种典型的损坏行为,理应为此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若非如此,类似行为将禁而不绝,文物保护也将处于失控的状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以刻画、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此也作出了明确规定。依据此法规定,3名在长城城墙上刻画者最低也会受到警告和200以下罚款的处罚,而警方发布的最新通报显示,根据行为性质的轻重程度,已对三人作出行政拘留并处罚款的处罚,意味着除了罚款还将受到行政拘留。违法行为受到严厉处罚彰显了法度的威严,在教育当事人的同时,对其他人来说也是一种警示。

文物古迹神圣不可侵犯,谁实施破坏行为就会受到惩罚,这是此案带来的最大警示。不过问题在于,类似于在文物古迹上刻画“到此一游”,似乎成了一种顽疾而始终难以禁绝,很多人无论面临多么重要的文物,都会有刻画的冲动并付诸行动。如果说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实施行为,还属于“无知者无畏”,但很多人面对的是景区的无处不在的宣传和提醒,也有很多例子作为镜鉴,依然没有心存敬畏而“不越雷池”,究其因还在于侥幸心在作祟。

从千年神庙刻下“到此一游”,到在卢浮宫水池洗脚,从三脚踢断生长上万年的石钟乳,到擅自攀爬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内巨蟒峰,很长一段时间,这些行为都被定性为“不文明行为”而采取处置措施。这些举动确实属于道德约束的范畴,采取“黑名单”制度等办法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不过,从大量的事实来看,如果不对扰乱秩序和破坏文物古迹行为实施法律惩戒,仅靠道德教化和文明约束“单腿走路”,难以起到震慑和警示效果,心存侥幸并很随性就越过了边界。

2018年,甘肃泾川一景区的大型花架被多名游客轮番攀爬并在上面拍照留念,而工作人员上前劝阻时反遭游客谩骂。游客不听劝阻还谩骂管理人员,其行为性质已然涉嫌违法,如仅采取说服或者规劝的方式,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果在此时,因其行为的违法性而给予行政罚款或按治安管理进行处理,会让其真正认识到自身错误以防再犯。结果,人性化的对待反倒成了纵容,并把其推向了“下一次”的风险中。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各国在在文物古迹保护方面的法规存在较大差异,不过“从重处罚”成为趋势,比如埃及新法规定,对破坏神庙、古雕像等古迹以及在古迹周围建造房屋者,可根据情节轻重,施以不同额度的罚款,最高可达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6.8万元),并判处无期徒刑等。墨西哥和日本的做法也很相似,以这些“狠招”让文物古迹免受破坏。相比较而言,国内的处罚力度相对较轻,再加上取证存在一定的难度,也让违法行为并没有受到必然的处罚,“有法必依”未能落实落地,法治的成色不足,也就让法律的效果打了折扣。

尽管有了法律约束和联合惩戒措施的实施,在《八达岭长城景区破坏文物行为惩戒办法》出台后,依然有多名游客因存在破坏文物行为而受到惩罚,一方面说明对刻画等违法行为还很普遍,预防和治理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另一方面表明,还需要持续优化手段去实现法治的目标,个案惩戒和警示固然重要,但如何提高法律约束的成色,是“又一新例”所带来的启示。(堂吉伟德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