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 正文

“灰广播”带货不能成为骗人的“新载体”

2021-03-25 09:18:36?作者:吴睿鸫?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普通保健品被宣传成“无所不能的人体万能干细胞”,不仅包治百病,还自带“80天细胞再生,80天血液干净”等神奇功能……“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灰广播”带货悄然兴起,原价几块钱的保健药品摇身一变成“神药”,身价暴涨10倍至近百元。(3月24日《工人日报》)

经过国家多年严格控管,非法私设电台的“黑广播”,违规保健品播放,已基本绝迹。可是,隐蔽性更强的“灰广播”带货,又悄然浮出了水面,不少中老年消费者趋之若鹜,引发舆论与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所谓“灰广播”,实际上是广播电台通过合法广播频段,擅自提高发射功率增加覆盖范围,擅自增加、移动发射位置,擅自增加天线高度、改变天线朝向,进行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的播放,广告内容以宣传保健品、医疗器械等为主。

一盒药在当地药店仅卖几块钱,但到“灰广播”上走一遭便身价暴涨,一盒售价88元,而且必须一次性购买一个疗程,最少12盒起卖。”据办案人员透露, 一家在“灰广播”上销售保健品的公司,2至3年内的流水甚至过亿元。

这意味着,“灰广播”带货,一方面危害公众身体健康,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与此同时,站在消费者的视角来审视,此种非法带货模式,更有收智商税、欺骗消费者之嫌。

更重要的是,“灰广播”带货,也暴露出监管的漏洞。尽管广播电台和广告商之间、广告商和经销商之间都签署了合同,但合同内容在约束性条款等方面却往往含糊其词,没有对广告范围、产品资质、合规性审查以及宣传方式的详细约定,因此,造成监管上巨大“黑洞”。

显然,除司法部门通过刑法打击、公益诉讼等方式,惩治违法犯罪分子外,监管部门对此不能袖手旁观,一则,针对“神药”的过度宣传或虚假宣传,市场监管部门需依据《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等,对相关企业进行严厉处罚;二则,市场主管部门也要针对“灰广播”带货的新特点,堵住监管漏洞,对广播电台提高发射功率增加覆盖范围,擅自增加、移动发射位置等不法行为,要进行精准打击,从而避免 “灰广播”带货成为骗人的“新载体”。

当然,消费者也要睁大眼睛,提高消费自我防范意识与辨识能力,不轻易上当受骗。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