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民生巷议 > 正文

山西超3000名评标专家被解聘,对公负责就该如此

2023-12-19 13:03:41?作者:守一?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近日,山西省发改委又一次对评标专家出狠招了,共有1008名评标专家因不符合续聘条件或考核不合格而遭到解聘。如果算上前两年遭解聘的评标专家,三年来已有超过3000名专家被山西解聘。

这些遭解聘的专家中,除了部分是因为聘期届满自然解约之外,不少是因为未按照要求参加考核、考试不合格、考试成绩无效等原因,无法正常履行责任而被除名。这体现了山西发改委在监督评标专家上的严肃态度,也是真正地对公负责的精神。

评标专家,顾名思义是指在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活动中,依法对投标人(供应商)提交的资格预审申请文件和投标文件进行审查或评审的具有一定水平的专业人员。这些专业人员应该秉持对公负责的态度,帮助政府和公众进行把关,以确保招投标的结果公正。因为招投标多数涉及公共利益,只有选到最合适的投标人,才能保证把钱花得更有效率。

但实际上,近些年很多评标专家不能严肃对待自己的身份,而是利用特殊的话语权,或者敷衍塞责,或者谋求个人利益,其中有些涉嫌严重违法。就在不久前,新疆公布11起涉及招投标各方主体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其中就包括四名评标专家私下接受投标人请托,收取巨额“答谢费”而帮助投标人中标。

把公共项目当作中饱私囊的机会,等于是架空了招投标的程序,破坏了招投标的公正性。这种谋私行为贻害无穷,以作弊手法中标的企业,可能并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或者即便具备能力,也可能在后续工程中为了“赚”回之前花出去的运作经费而偷工减料。这些代价,最终都要纳税人来承担。

对评标专家出狠招,本质就是从源头开始把关,及时清除那些滥竽充数的专家或者害群之马,这样才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从而保证招投标过程的透明公正。当然,要让这些清除行动有章可循,发挥有效的筛选作用,也需要稳定清晰的制度为依托。

山西在这方面也有很具针对性的尝试。就在11月,山西出台了《山西省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信用评价办法(试行)》,用信用动态打分的办法,来加强被评标专家的监督。根据该评价办法,评标专家和评标有关的不良行为都会被记录,并根据这些记录给评审专家按信用分值评为ABCD四级,D级会被取消评标专家资格,且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加入。

有了这一规定,也就意味着对评标专家的管理更为动态和科学。进入专家库,也不代表着就拥有一劳永逸的话语权,一旦有不当言行,就有可能被降级甚至除名。除了这个管理办法之外,评标专家如果严重触犯法律,甚至要承担刑责。2020年,四川就曾通报,有11名评标专家被判处有期徒刑。

要捍卫招投标的公正秩序,评标专家的作用不可低估,但前提是让评标专家有序发挥作用。山西三年除名3000名评标专家,就是对公负责的必要努力,也希望这能成为各省常态。(守一)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